
中共曾经将历史上的一次失败列为悬案,进行数十年的调查。
这次失败的结果非常惨重。
一省之地落入敌手,省委书记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丢失的这一省之地,大家肯定没听过:
闽赣省。
1933年5月10日,在周恩来的提议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黎川湖访成立,下辖闽赣边区黎川、建宁、泰宁等二十一个苏区县。
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连接赣东北根据地的通道和纽带,是中央根据地的东北大门。
闽赣革命根据地是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就这样一个不能丢失的兵家必争之地,最后却沦陷敌手。
而省委书记,更是被毛主席夸赞过能力过人的一方人杰,不仅丢了根据地,还人间蒸发几十年……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来到了四川懋功地区,成功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就在红军两大主力沉浸在一片喜庆中时,一个紧急军报送到了毛主席的桌前。
这份军报的内容字数很少,寥寥数字,可内容却让一群人震惊不已,甚至……难以接受。
它向中央汇报,闽赣边区的斗争一败涂地,我方非常重要的根据地,闽赣省落入敌手,省委书记钟循仁下落不明,生死难料。
一同失踪的,还有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
中央连夜紧急开会商量对应之策,决定派出一些调查员前去调查此事。
但还不等中央就此事进行具体部署安排,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关系急转直下,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领导下,推行分裂路线,红四方面军南下想要另立中央。
中央红军和毛泽东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根本来不及对闽赣省的重大失败进行深究。
中央红军只能紧急单独北上,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红军刚进入陕北,站稳脚跟以后,便启动了对于闽赣省为何丢失以及闽赣革命根据地党委书记钟循仁的失踪进行调查。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结果,大致查清了闽赣省丢失的原因。
但是,此案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一直没有破解,那就是省委书记钟循仁,依旧下落不明。
丢掉一省之地这样的大事,中央不可能就此结案,中央关于钟循仁这个当事人的查找工作,一直持续进行。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七七事变、抗战胜利、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全中国……
这个发生在1935年红军的一场重大失败,就这样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但是,中央的各位领导从来都没有忘记此事。
全国解放后,各方调查员在敌我牺牲、俘虏等各方面人员都仔细盘查,也始终没有发现钟循仁的踪迹。
一省书记,封疆大吏,我方的这个优秀的高级干部,就如同人间蒸发一样。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也对于此事耿耿于怀十几年,曾多次下令:
关于钟循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务必要将这桩悬案的前因后果查得清清楚楚!
但直到各位领导纷纷去世,这桩悬案也一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1931年,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五省之地。
闽赣,物产丰富、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苏区中央曾下过重要指示:闽赣省,永远不能放弃!
正是这种重要性,闽赣省建立了各级红色政权,制度健全,经济发展很好,群众基础也不错。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曾在此地从事革命活动,功勋卓著。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大转移,实行长征。
中央始终不认为,苦心经营的闽赣省可以轻易的落入敌手,当时做的最坏打算,是闽赣省革命武装化整为零,从明面转入地下游击。
毕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从各方面考虑,闽赣省都不可能完全落入敌手。
筛查当年关于此事的知情人,那时候负责这一地区的主要负责人是,陈毅、项英、贺昌。
项英同志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敌人杀害。
贺昌同志于1935年10月在江西会昌河畔,遭到敌人袭击而牺牲。
唯一的知情人,只有陈毅。
而此时的陈毅,已经被诊断出患有肠癌。
但听到调查员在调查这起红军丢城池的大案后,陈毅同志忍着病痛,告诉了调查员当年的一些情况。
当时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决定,将留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第二十四师,化整为零,转入游击战。
中央分局除了陈毅、贺昌、项英三人外,其他领导均前往闽赣各地加强领导。
而关于闽赣根据地的省委书记,这个人员分局经过多方调研和筛查,并没有太好的人选。
于是上报中央,中央没有直接答复,而是发来一封之前颁发过的嘉奖令。
这个人选在当即被确定了下来。
这封嘉奖令,是嘉奖当时的兴国县为苏区模范县。
而当时兴国县的县委书记,正是钟循仁。
1933年,在钟循仁的领导下,兴国县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很好,被中央苏区评为模范县,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高度称赞。
而县委书记钟循仁,更是得到毛主席的亲口夸赞:
兴国模范县,实则是钟循仁一手创造出来的。
能在五省之地脱颖而出,钟循仁肯定不是什么草包。
肯定是一个极为出众,十分难得的人才。
可为什么后来出任闽赣省委书记期间,连一个水花都没有荡出,轻而易举的就让闽赣省落入敌手了呢?
对于此事,陈毅也不清楚了,他也很希望知道缘由。
不过,陈毅几经思索,想到了一个人,陈毅觉得这个人可能对于此事,有更多的了解。
于是他当即给调查人员写了一封介绍信,让调查员拿着信去找这个人了解。
这个人叫方志纯。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人,但是他有个哥哥,方志敏。
调查人员通过层层申请才联系上方志纯,但当时的方志纯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对于调查人员戒心很重,一直都不愿相见。
直到四人帮完全被粉碎后,方志纯才主动联系了调查人员。
这时候,距离往事已经过去了32年,陈毅、毛主席、周恩来等多位领导人都已经逝世,而那场悬案,还依旧在那里,尘封已久。
当方志纯拿着调查人员给他的介绍信看时,已经泣不成声。
此时的陈毅也去世六七年了。
情绪平复了很久,他才告诉调查人员他知道的情况。
